「書」說八八水災口述史 

本文轉載自2011/1/3自由時報

〔記者林秀姿/台北報導〕

二○○九年南部發生八八水災,受創的台灣在短時間內復原,台灣教授協會花了一年多採訪受災的倖存者、地方政府、原住民、社區營造者、重建單位,完成了十八人、二十萬字的口述歷史,也見證了台灣的復原力。

 台灣教授協會在八八水災後,由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、台教會會長陳儀深到南部進行口述訪談計畫,昨天口述訪談結集成書出版。

陳儀深說,完成口述後,體認到面對災難不能一味責怪,應該付出更多寬容與耐心,他也認為,台灣的復原力堪稱另類的台灣奇蹟。

十八篇訪談紀錄

 呈現不同角度的聲音

陳儀深說,十八篇訪談紀錄,涵蓋主要的受災區塊高雄縣、屏東縣及台東縣,受訪者除了代表性的受災戶,還包括社運(社區)工作者、政府官員、巨型慈善團體(慈濟、世界展望會、紅十字會)等,呈現災難發生後不同角度的聲音。

陳儀深說,口述計畫著重受災後的重建工作,透過不同單位的口述訪問,可發現政府、NGO(非政府組織)扮演什麼角色?有沒有發揮力量?他認為,面對災難,政府要上緊發條,否則會付出沉重的代價。

口述史中探討了災後重建的問題,包括對於組合屋、中繼屋及永久屋的各方意見,還有原住民對遷村的不同看法與大愛園區的批評等,試著適度呈現各方不同的立場。

 

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學生彭孟濤參與其中五篇口述紀錄,他說,發生水災時,新聞媒體多呈現官方、政府的說法與搶救過程,民間聲音不容易被完整呈現,這次透過下鄉採訪後,才慢慢發現民間不同的聲音,口述史等於為他們發聲。

88水災口述史--自由時報報導.jpg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前衛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