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紀念臺灣話研究的前驅者王育德先生                 *梅祖麟

* 梅祖麟:一九三三年生於北平,一九四九年赴美,歐柏林大學學士、哈佛大學數學碩士,一九六二年得耶魯大學哲學博士,曾在耶魯、哈佛等大學執教,現任康乃爾大學亞洲學系教授。主要研究漢語語法史以及唐詩批評。

王育德先生 

一、 

  王育德先生一九八五年在日本去世的消息最近才聽說,王先生的《臺灣語常用語彙》(永和語學社,東京,一九五七)也到最近才得到一部影印本。他研究臺灣話的成就在日本、中國大陸,以及美國受到重視。如今客死他鄉,臺灣當時沒有報導,也沒有哀悼,未免太不公平。

  我和王先生只有一面之緣,在閩語語法史方面卻受過他的影響。

  一九七五||七六年我在日本休假一年。大概是七十五年十一月,在東京召開的中國語學會上讀了一篇論文,事後橋本萬太郎兄給我介紹王育德先生。那時我還沒來過臺灣,王先生的著作我只知道〈由語言年代學試論中國五大方言的分裂年代〉。見面後寒暄一番,沒有深談。

  過後幾年羅杰瑞(Jerry Norman)和我通信討論閩語,有一回他提到閩南語「坐tī椅頂」(坐在椅子上)的tī是「著」字。翻檢太田辰夫先生的《中國語歷史語法》(江南書院,東京,一九五八),第二二四頁上看到和閩南語話「著tī」相同的用例。

  長文尚小,載著車前……文若亦小,坐著膝前。(世說,德行)

  其身坐著殿上。(吳,康僧會譯,六度集經)

  畏王制令,藏著瓶中。(劉宋,求那跋陀羅譯,過去現在因果經)

  先擔小兒,度著彼岸。(北魏,慧覺等,賢愚經)

 

寫信告訴羅杰瑞,他很高興,於是計劃兩人合寫一篇文章。起草過程中,去查前人的論說,發現王育德先生的〈福建話「著」字的語法功能〉(〈福建語における「著」の語法について〉),載在日本《中國語學》總一九二期(一九六九年第七期),一|五頁。結論和我們一樣,連古文獻上的例句也是太田書上那幾句,真是「先得吾心」。研究成果既已有人說過,我們的文章就只能擱下。

  這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。第一、閩語介詞tī字的語源說明||現在閩語語法還保存着魏晉南北朝的層次。而且介詞「著」字最早出現於《六度集經》,《世說新語》,《過去現在因果經》,都是江南文獻,可能「著」字當時已是南方的方言詞。第二、七十年代末葉我開始研究方言語法史,怎樣去找古文獻,怎樣論證,都只能自己去摸索。讀到王先生的文章,方知道有人走同樣的路,而且走在我們前面,當時給我莫大的鼓舞。

  正因如此,我以後研究方言語法史,心中總是牢記閩語「著」字這個例子。一九八二年草成〈漢語方言裏虛詞「著」字的三種用法〉一文(最近登在《中國語言學報》第三期,一九八九)。八十三年春季在北大客座一學期,五月在合肥參加中國語言學會第二次年會,會上宣讀這篇文章,其中有一段是講閩南話介詞tī字的語源,我特別指出這是王育德首先發現的。休息時間有人問我是否認識王先生,希望通過我請他到大陸去研究講學。可惜我和王先生東京別後,只是神交,沒有保持聯絡,無能為力。

  這次我回國在清華大學客座一學期,教漢語語法史,一九八九年四、五月間,做了一些關於閩語語法史的研究。一則是一九八五在史語所開會,和羅杰瑞、楊秀芳、何大安等相約一起研究閩語語法史。一晃三年,又要回國,不好意思交白卷,只得臨時抱佛腳。二則是二、三月間讀了楊秀芳教授《臺灣閩南語語法概述》的初稿,其中若干虛詞有音無字,又引起我研究方言語法史的興趣。三則是要在臺灣教漢語語法史,學生中一定有不少是講閩南語的。跟他們討論閩語語法史,應該是最有效的教學法,同時也可以從學生那裏學到一些臺灣話的知識。

  因此我在清華特地花了兩週的工夫討論幾個閩南語語法現象的來源,講閩南語介詞tī字時,也告訴學生王育德先生早在一九六九年已經發現本字是「著」。可惜《中國語學》在臺灣不易讀到,不能讓學生去看原文。使我欣慰的是班上六個研究生,其中三個季終論文選的題目和閩語有關。

  美國大學的制度是七年休假一次,恰巧我三次休假都和王育德先生沾上因緣。七十五年在東京見面,八十三年在合肥轉述他的研究成果,八十九年又繼續研究閩語。正想等到自己的研究再有點進展,可以向王先生請教,想不到他已不在人間。消息傳來,心中一怔,只感到一片惘然。

  我對閩語沒有仔細研究過,只是從師友學到一些淺近的知識。據我看來,王先生對閩語研究的貢獻有幾點。

  第一、他在東京大學修學士、博士學位時受到嚴格的現代語言學訓練,因此描寫閩南語時記音準確,探測語源時也會利用音韻演變的規律。連雅堂,吳守禮等前輩學者雖然也曾探討閩南語的語源,但他們還沒擺脫章太炎「一音之轉」的影響。王育德先生在這方面是後來居上。

  第二、他是閩語語法史研究的創始人,上面已經說過。

  第三、和其他方言一樣,閩語中俚俗的語詞往往是最古老的層次。這類語詞只有以閩語為母語的人才會用。王先生是臺南人,《臺灣語常用語彙》(一九五七)記的是他的家鄉話,其中包括虛詞,當然是閩語研究者必讀的一本書。

 王育德先生與彭明敏先生合影

二、

   王育德先生一九二四年一月三十日生於臺灣省臺南市,一九八五年九月九日以心臟病發作病逝於日本。先生於一九四二年臺北高校文科畢業,一九四三年進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支那哲學文學科,旋以世界戰爭轉激而返臺。一九四五年執教於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,一九四八年取道香港,再渡日本。一九四九年再入東京大學文學部中國文學科,從倉石武四郎、藤堂明保兩位先生學習,畢業論文《臺灣語表現形態試論》(一九五二)。一九五三年進入東京大學大學院中國語學科,從服部四郎先生攻讀描寫語言學及歷史比較語言學。一九五七年自費出版油印本《臺灣語常用語彙》。一九六八年以《閩音系研究》向東京大學提出學位申請,由服部先生及武田柴、藤堂明保、松村明、三根谷徹諸先生審查通過,一九六九年授予博士學位。先生的博士論文以後改名為《臺灣語音歷史的研究》,一九八七年影印出版,卷末附有同門東京大學平山久雄的《王育德博士的學問》,載在一五一一|一五二五頁。

  以上是我從別處抄來的一份簡歷。最近又看到許極燉先生的《臺灣話流浪記》(臺灣語文研究發展基金會,一九八八),其中第六篇是〈王育德教授對研究臺語的貢獻〉(一四七|一七六頁)。

  讀完王先生的簡歷,我立刻想到西諺有一句話‛‛A prophet is without honor in his own country’’(一個先知者在自己的國家裏得不到聲譽),可惜王先生早死了幾年,否則他可以看到臺灣走向民主,說不定還可以回國講學。

  王先生的身世有許多和我相同。我們都是一九四八年離開故鄉,一九四九年入大學,此後在國外研究漢語語言學。如今我可以回臺灣研究閩語,王先生卻不能,這豈不是莫大的諷刺!還有,如果一九四八年我沒有隨父母離開北平,恐怕早已不在人間。同樣地,王先生一九四八年如果沒有離開臺灣,也早已不在人間。

  王先生的政治主張和對閩語的看法我不完全贊成。但他生前著作不能在臺灣發表,如今人已經不在了,總該讓人家有個說話的機會。本着這樣的心情,我把《臺灣語常用語彙》(一九五七)的英文序譯成中文,謹以紀念這位熱愛鄉土,終生致力於臺灣話研究的語言學家。

 

王育德先生攝於日本世台會 

 

 王育德《臺灣語常用語彙》英文序

 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,臺灣人民擺脫了日本半世紀的統治。日本人把寶島上的一切都歸還給中國政府,唯一的例外是臺灣話。臺灣人民多年想念的東西,許多也從中國政府手中得到,唯一例外是臺灣話。

  在過去的六十年間,臺灣人的口腔由於要用日本話和官話方言這兩種發音而受到歪曲。當他們剛學會一種語言,就被迫重起爐竈再學習另一種語言。在這種情形下,臺灣的人民,上至語文專家,下至販夫走卒,都因語言困難而身受其害。同時,他們的母語臺灣話漸趨死亡。它不再是日常交談的媒介,只能在家裏用。人們暗自對臺灣話的衰退深感悲痛。

  我離鄉背井已久,日夜想念我深愛的祖國。所幸我在東京大學做研究時主修中國語文學,有機會學到語言學的基礎知識。

  自思為國効忠,責無旁貸。因此我該應用所能掌握的資料和知識寫成專著,使臺灣話更健全更完美。

  一般認為臺灣話本來是閩南方言(又名「福佬話」),後來在臺灣寶島上傳播。

  這種說法就像是說美國用的語言是「英語」。果真如此,這本書裏的五千個語詞不但在福建可以通行,在南洋的華僑社會也能通行。

  另一方面,臺灣話不是純粹的閩南話,一如美國的英語和英國的英語不完全一樣。人的行為會受環境的影響,這是事實,不能視而無睹。

  美國獨立以前的一百年,臺灣人已在寶島上建立自己的家園。一般說來,這些相當於美國早期移民的臺灣先民是從漳州、泉州一帶渡海而來的||因為那裏海峽兩岸的距離最短。此後三百餘年,島上的風俗習慣以至語言逐漸發展出它特有的性格。本書卷首的〈臺灣話概說〉曾試作綜述,請讀者參看。當然,在中華民族四千年延綿不斷的光榮歷史中,這只不過是一小部份。事實是如此,不必誇大,也不必渺視。

  臺灣人之所以不研究自己的語言,是因為其中無利可圖。外國傳教士和日本人的立場正好相反。他們為了傳教,或者便於統治,反正是為了本身的利益而學習臺灣話。

  他們不惜工本來編印裝訂精美的詞典。這些詞典固然能讓傳教士或政務官達到他們的目的,但如果期望其中有學術價值,那只是奢想。其實對這些書籍有所寄望根本就是緣木求魚。

  這些詞典只是雜亂無章地把一些臺灣話的資料堆在一起。單字、語詞和音節分辨不清,詞類的區別更談不上。整個構想中根本就沒有注意到語法和構詞。

  本書這一版是臺灣話研究最新的一種嘗試。收字不多,裝璜簡陋,自知不能和前人輝煌的傳統相比。設若尚有其獨特可取之處,那是因為書中用科學方法來分類編寫,而且是第一本臺灣人研究臺灣語言的著作。

 

||原載《臺灣風物》第四十卷第一期(一九九○年三月三十一日),一三九|一四五頁。

 

王育德全集-前衛出版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前衛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