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先生談後藤新平在台灣現代史的價值

Review of GOTO Shinpei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Taiwan for the contemporary era

--by the interview with KO Bunryon

/林野文譯

 

260PX-~1.JPG   

 

這項評論乃依據訪談奇美公司(Chie Mei Corporation)董事長許文龍先生(Mr. Ko Bunryon)的紀錄而作,而此訪談紀錄乃日本拓殖大學(Japanese Identity of Takushoku University)的教授池田憲彥(Ikeda Norihiko)所策劃編輯而成。

 

我不認為我們對後藤新平(Goto Shinpei)的成就已經妥適研究過,因為大部分學者都只是以世界各殖民地人民的被統治經驗,來和他在同年代的成就相比較而已。

有一個說法是,日本人利用台灣人賺取利益。但是,同年代的台灣人工程師,如果到東南亞國家或中國工作,就幾乎無法和受領相等薪資的當地工程師同棲一樣,準此,我們似乎不能用剝削或歧視如此強烈的措辭,來譴責日本人在台灣受領比本地人較高的薪津。

後藤有一項傑出而光輝的觀點,即他完全未曾消極的面對台灣的環境背景。台灣缺乏優良的港灣以防止外來的侵擾,平地住民被形容成兇猛又機靈,以致很難溶入外來的勢力,山區的住民也夠兇猛而機靈到讓他人無法砍掉任何樟腦樹。這三種狀況被一般人認為是貧窮的因素,然而後藤卻認為那是他們純真的態度。有這樣心情感受的後藤實踐了他以具建設性的方式來思考事情,懷著面對環境應有積極作為的心意,他為台灣奉獻了生命,專注於基礎建設的發展,例如下水道和排污系統,道路、港灣、學校和醫院等等的修築和設置,是台灣能具體現代化的關鍵。

日本人對其境外的領地的投資非常龐大,這些境外領地包括台灣、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地區。相對於歐美國家對其殖民地的投資,後藤的堅定施政方針,被譽為無以倫比。在他那個時代,日本人對其殖民地的投資,遠遠超過對其境內的任何一個基礎建設。在1945年,台灣受義務教育的人佔人口數之97%,而那時的印度才只有3%而已。

後藤形容他的施政就像培養生物一樣,以我們目前的認知來詮釋,這就是所謂的「生態管理」。他對台灣的傳統文化和習俗的研究,可以說是研究社會科學的傑作,此乃源於他本來就有的,在台灣實施生態管理的計劃。他以整體為目標,以內容豐富的知識修正了對群體的施政作業方法,並加以策略運用,增強了群體的潛在能量,就像漢方醫藥治療,以特別的關注尋找對身體有益的方向一樣,促使社會群體維持健康和繁榮的增進。

他在政務方面,把權力付託於人民,給予人民有優先地方自治權。當權力下放給人民時,並未喪失自己的裁量權,但已創造了關懷人民,而啟發他們達成目標的有利環境。我們相信那只是他的牛刀小試。

後藤在台灣的治理策略,採用了制衡的方式,這在他那個時代算是非常新潮的。我從他的統治理念中學了很多,也分享了他的觀點。我堅定的相信,我們不應像以往平凡的方式,而是應以對我們將來更有益的積極態度來深入研究後藤。

 

──譯自拓殖大學創立一○○年記念出版《後藤新平──背骨のある国际人》,2001.4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前衛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