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◎拜見大師(台灣語學)

王育德博士有關「台語」的忠告

台灣話的學習/王育德

 

  近年,台灣人之間出現熱心講台灣話以及研究台灣話的傾向,這是很好的現象。《台灣文藝》也時常登載有關台灣話的文章,黨外人士發行的政論雜誌也設有台語專欄。在美國發行的《台灣公論報》也多少會登載相關的論文。

  但迄今為止,其做法似乎有些錯誤。很多人單純地認為「語言只要能讓對方瞭解就可以」、「語言只不過是傳達意思的工具而已」,他們認為不只台語,任何語言都一樣,並且即使發音不太正確,文法上有若干錯誤,但只要能傳達意思即可。事實上並非如此,語言是一種靈魂。例如像這樣的英語:「I go, you go, tensen go」(我去,你去,十錢就去。譯者註:一圓等於一○○錢)──這是昔日神戶的人力車夫招攬客人的說法──的確能夠傳達意思,但若用這樣的英語來宣傳獨立運動,即使是條理分明的獨立運動,其意義也必定大打折扣。

  年輕的台灣人說台灣話時,難免摻雜著錯誤的發音。我會在考慮對方與自己的關係之後,決定訂正其錯誤。一般大概都會虛心地接受訂正,但其中也有人認為自己的發音正確而與我爭論。台語的發音並不是我決定的,而是存在《康貝爾辭典》(厦門音新字典)或《十五音》等論著。我是以其為根據而提出訂正,所以對這種不尊重語學權威的態度,實在令人感到困惑。

  台灣人認為台語重要而想要研究是很好的事,不過很容易為探究漢字的語源而陷入泥沼或迷宮。此外,最近出現想要自行發明表記法的人,此種突如其來的舉動亦讓人擔憂。

  前者相信任何單語都能以正確的漢字套合,而在說文、爾雅、集韻等古典中蒐尋來用。然而,即使是台語的常用語彙中,也有約二○%至今還不知道正確語源。如tsa5-po1(男子?)、tsa5-bo4(女子?)、kian2(子?)、bah(肉?)、sng2(耍?)、gia5(夯?)、lim1(啉?)、ta1(焦?)、sui2(美?)、bai2(醜?)、ok(惡?)……

  語源的探究早於半世紀前連雅堂開始著手以來,許多台灣人就為此迷惑而浪費不少精力。他們幾乎都沒有學習過語言學。單語有音韻與意義兩面,音韻會變化,而意義也會擴大或縮小,所以他們有時找到奇僻的字即加以斷定,並認為是大發現而洋洋得意。

  說到語源的探究,也許我比這些人更有效率,迄今已發現不少的字源。但是,這種事是沒有止境的,所以我對不知語源的字及雖知語源卻不易使用的難字,一律提倡使用羅馬字書寫。是的,我主張漢字與羅馬字混用。這當然是採用日本的觀念。我認為日本語將漢字與平假名、片假名三種適當地混合使用,可說是世界上最好的表記法。

  其次,想發明奇妙表記法的人必須先瞭解教會羅馬字的存在。教會羅馬字已經有一世紀半的歷史,比現在北京語拼音的傳統更為悠久。台灣的基督教徒大概都會使用,且其表記制度相當合理,雖然多少有些缺點,但是只要稍加改良即可。

  台灣從獨立之日起,政府就要公告使用台語,所以不可隨便提出表記法,以致拖延普及教育的時機。我本身迄今發明兩種羅馬字的表記法,但結果還是認為直接使用教會羅馬字比較實際,因此我著作的《台語入門》、《台語初級》都是使用教會羅馬字。

 王育德-A2.jpg  

(節錄自王育德全集(12)《台灣獨立的歷史波動》〈台灣人覺醒吧〉其中一節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前衛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